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2-25
    论文
    网络分析仪时域测量技术综述
    张娜
    2019, 39(1):  1-4.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1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矢量网络分析仪直接测量两端口网络的微波特性,是射频微波测量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网络分析仪时域技术在故障点定位、多路径消除、不连续性测试等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合理选取时域模式和设置参数是困扰工程研究人员的难点。本文对网络分析仪时域测量模式、离散数据取样、频率截断、窗函数、归一化等时域测量理论进行详细介绍,给出了时域测量范围和分辨力的计算方法,并以开路器的时域响应为例,说明了时域测量相关参数的设置依据。
    空间计量与脉冲星导航
    刘民, 帅平, 刘志宏, 李军
    2019, 39(1):  5-11.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2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脉冲星导航技术为背景,讨论了空间计量理论中时间测量的关键问题。首先介绍了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时间尺度转换,比较了不同坐标系时间轴度规对脉冲星的脉冲轮廓测量的影响,说明只有太阳系质心坐标时能够正确测量脉冲轮廓。进而介绍了空间计量提出的两种时间统一的模式:地球卫星导航模式和脉冲星导航模式。以脉冲星导航为例,讨论了基于SI秒绝对定义和太阳系质心坐标时的广域时间统一的方法,给出用航天器原时坐标轴伸缩法修正多普勒效应的公式。最后提出在大尺度广域时空中构建新的守时系统—太阳系质心守时系统的设计思路。
    BPL长波授时信号传输时延的时间变化分析
    李云, 华宇, 燕保荣, 郭伟
    2019, 39(1):  12-16.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3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GNSS系统的脆弱性,LoranC/BPL系统作为GNSS系统的备份研究,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如何获取高精度的传播时延一直是制约长波系统实现高精度授时的瓶颈。本文从测量角度出发分析路径时延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着重利用实际测量数据分析路径时延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信号传播路径相似、且传播路径上天气变化相似的条件下相距100km内的用户其接收信号的传播时延时间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这为长波差分授时奠定基础。
    一种虹膜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郭慧杰, 王超楠, 杨倩倩, 韩一梁, 杨昆
    2019, 39(1):  17-21.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4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眼虹膜尺寸很小,并且容易受到干扰,如果不能有效地提取出稳定的虹膜特征进行模式匹配,将严重影响虹膜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稳定的虹膜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在虹膜注册端通过构建强特征分类器获得增强型特征模板,在虹膜识别端通过多样本特征映射融合提取稳定的特征样本,并根据风险预测自适应地确定分类阈值,然后进行特征匹配与虹膜分类,从而有效提高虹膜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GEM-TEPC调研分析及原理研究
    李春娟, 张伟华, 肖雪夫, 王志强, 刘毅娜
    2019, 39(1):  22-26.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5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对现有组织等效正比计数器进行改进,使其满足高注量率辐射场测量要求,本实验室拟研制一套基于气体电子倍增技术的宽量程TEPC。对GEM-TEPC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并对其国际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在传统的TEPC灵敏体积内引入GEM膜取代阳极丝是切实可行的,可降低微型TEPC探测器的加工难度,提高其性能。通过调研总结GEM-TEPC设计关键技术,为本实验室GEM-TEPC的研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电磁脉冲电场探头转换系数的校准
    刘阳, 韩玉峰
    2019, 39(1):  27-30.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6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用于核电磁脉冲辐射敏感度试验中的电磁脉冲电场探头的校准方法。采用试验中常用的双指数脉冲波形进行校准。利用瞬态脉冲发生器、横电磁波室产生一个标准场,通过示波器等测量设备,对探头的转换系数进行校准,为电磁脉冲电场的准确测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测量接收机与矢网测量衰减方法研究
    栾鹏, 刘晨, 李彦丽, 吴爱华, 乔宏志
    2019, 39(1):  31-34.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7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测量接收机与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衰减的原理,并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分别对低反射系数下,不同衰减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表明衰减量在(10~60)dB范围内,两种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相当;另外,采用两种测量标准对较大输入反射系数模值、不同相位下的阻抗调配器级联20dB固定衰减器作为被测件进行测试,最大偏差达到±0.31dB,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量不确定度(0.18dB),明显小于接收机测量不确定度(0.59dB)。
    动态真空校准装置的设计
    习振华, 李得天, 成永军, 孙雯君, 裴晓强, 袁征难
    2019, 39(1):  35-39.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8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态真空校准装置由供气系统、抽气系统、校准系统、烘烤系统、测控及分析系统五部分组成。利用快开超高真空插板阀与限流元件组合的方法,在20ms至1s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标准压力105Pa至100Pa范围的瞬态阶跃变化。采用稀薄流下DSMC法与连续流下Navier-Stokes方程相结合的模型,确定快速膨胀过程中标准压力时间常数。动态真空校准装置预计达到的技术指标为校准范围10-1Pa~105Pa,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小于15%。
    原子磁强计原子气室无磁加热温控系统设计
    吴红卫, 郑盼盼, 王远超, 顾思洪
    2019, 39(1):  40-46.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09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一种用于原子磁强计原子气室的无磁加热温控系统设计。针对温控系统加热电流产生的磁场干扰,设计了双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的加热器件,该加热器件利用同层平行反向电流和层间平行反向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以减小加热电流磁场噪声;设计了滑动平均滤波器对采集的温度信号实施滤波以减小随机噪声的干扰;结合设计的高频加热信号的产生电路、幅度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开展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双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加热器件相比单层加热丝加热膜结构加热器件的电流磁场噪声抑制能力提高了约16倍,实现的无磁加热温控系统的温控能力达到1.2‰。
    低能自由空气电离室优化设计
    张曦, 宋明哲, 倪宁, 滕忠斌
    2019, 39(1):  47-51.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10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于空气比释动能的基本定义和概念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绝对测量的理论方法,分析了自由空气电离室可以作为空气比释动能绝对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条件。通过平板型与圆柱型自由空气电离室的优劣比较,选择平板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经典的平板型自由空气电离室,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以及模拟计算的方法,优化设计包括:光阑半径、空气衰减长度、极间距等低能自由空气电离室的关键几何尺寸,以最小化空气比释动能测量时产生的总不确定度。
    一种测量雷达散射截面参数现场校准方法
    丁孝永, 童琼, 贾冒华
    2019, 39(1):  52-56.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11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雷达散射截面参数是测量雷达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该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雷达对被测目标隐身能力的判定。基于雷达散射截面参数有源定标技术、高精度雷达散射截面模拟控制技术、高稳定雷达散射截面回波信号合成技术等,实现对雷达散射截面参数的动态精确模拟,从而对测量雷达散射截面参数进行校准,通过外场条件下的量值传递,解决了测量雷达散射截面参数有源定标问题。
    无人机动态校准系统研究
    黎琼炜, 李效辉, 刘旋, 朱春阳
    2019, 39(1):  57-61.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12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无人机使用维护特点和计量保障需求,研究提出了无人机动态校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包括电磁环境模拟、无线电信号测量和校准数据处理等3个分系统。利用该动态校准系统,可以实现无人机全系统校准,精准掌控无人机系统级技术状态,确保无人机执行任务能力保持。
    基于射频的导航卫星星间链路信息传输与仿真研究
    张国柱
    2019, 39(1):  62-66.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13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星间链路是导航卫星实现精密定轨和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导航卫星通过星间链路完成伪距测量和数据交换,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时空基准,保证系统持续提供精准导航服务。根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首先介绍星间观测和信息传输频段,并从天线特征、多址控制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射频链路的工作体制。最后,针对实际导航卫星星座,应用OPNET平台建立导航信息传输仿真模型,通过分析信息传输效率,验证了基于射频链路导航信息传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星间链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陀螺寻北仪现场校准方法研究
    付永杰
    2019, 39(1):  67-70.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14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车载陀螺寻北仪无法现场校准的问题,借鉴陀螺寻北仪实验室校准原理,以及使用的测量标准装置,提出用传递比较测量实现陀螺寻北仪现场校准的新方法。该方法以高精度陀螺经纬仪为传递标准,在外场对平行光管和平面镜进行引北赋值,使其作为陀螺寻北仪现场校准装置的方位角标准,进而对车载陀螺寻北仪进行校准。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准确、可行,可供陀螺寻北仪外场测试参考。
    磁罗盘空间特性校准装置研究
    李享, 翟晶晶, 程华富
    2019, 39(1):  71-74.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15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磁罗盘在不同地磁场下使用的性能有差异,而常规手段只能对磁罗盘在实验室地磁场环境下的性能进行校准,所[JP2]以其校准结果在实际使用中是有风险的。介绍一种磁罗盘空间特性校准装置,主要由地磁场复现系统和三轴无磁转台组成,地磁场复现系统可模拟地球上不同经纬度和不同离地高度的地磁场,配合作为角度标准器的三轴无磁转台,对磁罗盘在地球上不同地磁场下的性能进行校准,确保磁罗盘在不同空间使用时的量值准确可靠。
    基于VC++/GL Studio的通用飞行组合虚拟仪表设计及实现
    安佳宁
    2019, 39(1):  75-78.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16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满足某无人机半实物仿真系统视景显示需要,针对视景界面复杂、显示数据种类多、实时性和流畅性要求高的特点,设计了基于GL Studio的组合虚拟仪表界面。详细介绍了组合虚拟仪表设计和实现过程,并通过VC++平台实现了网络通信和数据驱动仪表显示功能。仿真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飞行组合仪表工作性能可靠,人机界面友好,具有良好的可重构性,满足不同无人机飞行仿真系统和飞行训练系统使用需求。
    军队试验机构计量保障体系建设
    文海, 刘辉, 赵增兴, 赵守楠
    2019, 39(1):  79-82.  doi:10.12060/j.issn.1000-7202.2019.01.17
    摘要 ( )   PDF (953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借鉴美军先进的计量工作经验,以“面向任务、面向装备、面向一线”为指导思想,以准确、敏捷、可靠为目标,结合我军武器试验机构的实际,对计量工作提出了再造制度机制、优化计量专业、拓展职能使命等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为我军武器装备的质量建设服务。